小分子通過超分子自組裝策略可以構筑結構復雜和功能獨特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這在生命體內和自然界中都較為常見。
非共價相互作用賦予了超分子聚合物材料一定的動態特征,例如自修復性能、形狀記憶性、可回收性和可降解性等。其中,對于超分子粘合劑而言,在外部響應的刺激下可實現可逆粘合,進一步可充分發揮其可回收性和可持續性。
因此,超分子粘附材料在電子、醫療外科、封裝等領域具有重要的前景。此外,低分子量的超分子粘附材料相較于傳統的聚合物粘附材料而言,具備更優異的浸潤性,有利于在不同材料的表面鋪展。然而,超低分子量的超分子粘附材料在高強度方面仍然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小分子的離子液體(ILs)由于其豐富的陽離子和陰離子組合,并且其內部可以含有豐富的弱相互作用。
尤其是咪唑類的ILs,可以同時含有范德華力、氫鍵、偶極相互作用、靜電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等。基于ILs這些豐富的相互作用,可以構筑新穎的粘附材料。
目前,大多數關于離子液體粘合劑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共聚可聚合的ILs或者將ILs加入到聚合物基質中構筑離子凝膠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