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電可通過接觸、誘導、摩擦等方式產生并積聚在塑料、玻璃、紙張、織物等絕緣材料的表面,進而導致灰塵吸附,電子元件擊穿,甚至引起燃燒或爆炸等安全隱患。而人體長期處于靜電環境中,則易出現失眠、抑郁等不良反應。因此,靜電防護已成為工業生產、航空航天、塑料包裝、電子產品、紡織品等諸多領域必須考慮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核心是開發表面電阻率約在105~1012 Ω 或體積電阻率約在104~1011 Ω·cm范圍內的抗靜電涂層材料。抗靜電涂料一般包括作為成膜物的高分子聚合物,以及作為功能助劑的抗靜電劑或導電填料,并通過配方成分的調控來控制涂層的電學、成膜、力學、熱學等綜合性能。
抗靜電劑(ASA)屬于表面活性劑類材料,既有小分子也有高分子化合物,由其制備的抗靜電涂層性能具有濕度依賴性且普遍受溫度等環境條件影響很大。
抗靜電劑利用分子結構內離子或極性基團的離子傳導或吸濕作用,通過在高分子基體材料表面直接涂布或與高分子材料復混,來實現涂層的靜電防護效果。作為表面活性劑,基本可分為陽離子、陰離子、兩性離子和非離子型。烷基季銨鹽、烷基磺酸鹽、乙氧基化脂肪族烷基胺、兩性烷基咪唑啉鹽等小分子的抗靜電劑穩定性差、效果耐久性差,以聚氧化乙烯烷基胺或其酯類、多元醇脂肪酸酯等為代表的非離子型抗靜電劑與水體系的兼容性較差。因此,目前在此方向的研究焦點包括:開發新化合物或革新工藝,以提升ASA和高分子基材或水體系的相容性,削弱涂層導電性對環境濕度的依賴性,或抑制小分子抗靜電劑在使用過程中的遷移流失問題等;在非離子型中添加陽離子、陰離子型等以發展復合型的抗靜電劑;利用嵌段共聚等技術開發具有永久效能的親水性高分子ASA,以實現與聚合物體系和水相的兼容性、加工性、熱穩定性、力學穩定性、抗濕性等的協同。對于復混體系,需要注意不同類型ASA之間的匹配性;對于高分子ASA,需要注意降低技術門檻,減少添加量和控制成本等。
ILSML ?團隊專注高端光學透明抗靜電劑研發、生產,以不改變透明性和較低添加量為開發目標,使膠層及其組件改性達到長效至半永久透明防靜電, 鑒于該領域無寬適用面產品的現狀,為滿足用戶不同場景對不同抗靜電性能的需求,通過機理研究結合實驗驗證的開發模式,持續不斷推出新品和解 決方案,如 5~8 次方、UV 適用、熱固適用、弱極性相容、無鹵/氟、低撕膜電壓等,在保護膜、離型膜、偏光片等光學膜領域得到充分驗證與使用, 并持續逐步豐富和更新專用產品品類來提升產品適配寬度與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