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準固體凝膠電解質和固體電解質的新型固態電池系統能夠有效的解決電池電解質泄露以及易燃等安全性問題,同時也能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但是現階段(準)固態電解質還仍存在的電解質/電極界面問題以及穩定性等問題。
在非均質電解質體系或剛性納米固體聚合物電解質中,晶界處的離子傳導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將離子液體作為不同組分晶界之間的界面潤濕劑以提升電解質中相界面中的離子傳導能力以提升固體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
在凝膠電解質中,聚離子液體中不同的電荷種類展現出不同的電解質性能。聚陰離子型的聚離子液體具有較高的陽離子遷移數,但其離子電導率還較低。聚陽離子型的離子液體能夠促進鋰鹽的解離以提高電解質中可移動Li+的濃度。除此之外,多陽離子或兩性離子類型的聚離子液體在電池中也被廣泛研究。將離子液體單體與其他類型的單體進行共聚能夠更好的滿足應用要求。同時,將離子液體與聚離子液體骨架進行結合形成的離子凝膠能夠很好的綜合離子液體與聚離子液體的優勢,提高電解質的適用性。
對離子凝膠的結構進行設計也可以使其具有特殊的功能和應用。例如:基于羥基功能的聚離子液體凝膠電解質能夠將醇類防凍劑和鹽類的防凍性能進行結合從而達到更加優越的低溫抗凍能力。該凝膠電解質可以實現在超低溫(-80℃)下表現出優異的抗結晶性和電化學性能,基于這種凝膠電解質的水性鋰離子電池在低溫下表現出高容量和循環穩定性。
在凝膠電解質的制備中,將離子液體與固體宿主材料(如MOF或六方氮化硼材料)進行物理混合,可制備出具有高剪切模量、足夠的離子導電性、高離子遷移率以及能夠滲入鋰金屬/電解質界面等特性的離子電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