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金屬電池(LMBs)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電池之一,它結合了高理論容量的鋰金屬負極(LMAs)和高電壓高鎳LiNixCoyMn1-x-yO2(NCM, x ≥ 0.6)正極。然而,LMAs與常規碳酸酯電解質的嚴重副反應導致形成穩定性極差的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和嚴重的鋰枝晶生長。
盡管醚類電解質在LMAs上顯示出優異的還原穩定性,但它們通常不適合高電壓LMBs的應用,由于它們較差的氧化穩定性(接近4.0 V vs. Li+/Li)。近年來室溫離子液體電解質(ILEs)因其不可燃性、低揮發性、寬電化學窗口、優異的界面成膜性等引起了研究者的極大興趣。
但是ILEs的高粘度限制了鋰離子的傳輸動力學,從而影響了電池的高倍率性能和低溫性能。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者提出了將惰性稀釋劑與ILEs結合,形成局部濃縮的離子液體電解質(LCILEs)。這種策略有效地降低了ILEs的粘度,同時保留了接觸離子對(CIPs)和陰離子聚集體(AGGs)的溶劑化結構,從而顯著提高了LCILE與高電壓LMBs的相容性。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曉東、河海大學許晶晶團隊采用了1,3-二氯丙烷(DCP13)作為稀釋劑的一種氯代烷烴輔助的寬溫域局部濃縮離子液體電解質(DCP13-LCILE),研究了在外部電場下電解液的非平衡態溶劑化結構。
與常規的電解液溶劑化結構理解不同,該團隊將外部電場條件考慮到對鋰離子溶劑化結構的構筑中,發現稀釋劑在電場作用下會參與到鋰離子的溶劑化結構中進而影響電池性能。在非平衡態溶劑化結構中,具有較強鋰離子親和力的稀釋劑分子表現出較高的穩定鋰離子溶劑化結構的能力,可以增強電解液的氧化穩定性,同時稀釋劑的親鋰位點可以提升鋰離子的傳輸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