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池性能的角度考慮,恒電流充放電技術是評價鋁電極在熔鹽中充放電性能最佳的研究手段。圖3是在電流密度為1mA·cm-2下測得的充放電曲線 (電位-時間曲線,選取首次充放電曲線)。在曲線的起始端,可以發現有過電位極化現象,這主要是用于生成新的 Li-Al合金,該現象同樣存在于接下來的循環中。曲線中間部分的電位降主要是由于電流方向的變更導致了電極的極化;曲線最后的電位急劇減小,主要是嵌入在鋁晶格中的活性鋰已經完全脫嵌出來而引起的。由于鋰在鋁電極上還原時生成了 Li-Al合金,導致放電時部分合金化的鋰沒有被重新氧化,從而使得鋰離子在鋁電極上的電流效率一般小于100%。這種現象被稱為 Li-Al合金的“保留能力”。通常情況下,由于 Li-Al合金的 “保留能力”,在首次充放電過程中的電流效率會較低。圖4是在不同電流密度下的循環周次和電流效率的關系曲線。在 LiTFSI/NaTf熔鹽中,鋰在鋁電極上的電極過程可能經歷了三維半球瞬間成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