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索尼公司將鋰離子電池商業化。自此以后,鋰離子電池在電子產品中迅速發展。現如今,電動汽車的迅速發展,對高比能鋰離子電池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目前最先進的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只能達到 250 Wh·kg - 1,已經不能滿足高比能的要求。鋰金屬負極具有超高的理論比容量( 3860mAh·g - 1) ,開發鋰金屬電池能夠實現高能量密度的要求。然而,目前傳統的商用電解液不能很好地應用于鋰金屬電池中,這主要是因為鋰金屬具有強還原性,與電解液會發生副反應,形成鋰枝晶。鋰枝晶在電池循環過程中會進一步生長,刺穿隔膜,導致電池短路甚至發生爆炸。此外,傳統商用電解液的電化學窗口比較窄、易揮發、易燃等缺點也進一步限制了其在鋰金屬電池中的應用。深共融溶劑主要由氫鍵受體( 季銨鹽、兩性離子等) 和氫鍵供體( 尿素、三氟乙酰胺等) 組成。作為新型的離子液體( ILs) ,深共融溶劑具有高離子電導率、良好的熱穩定性和較寬的電化學窗口等諸多優點。據報道,尿素( Urea) 和 雙三氟甲烷磺酰亞胺鋰鹽( LiTFSI) 可以在室溫下形成深共融體系,表現出良好的離子電導率,能夠應用于鋰離子電池中。然而,目前關于尿素基深共融電解液應用于鋰金屬電池中的報道相對較少。基于此,本文將 Urea /LiTFSI 形成的深共融電解液應用于LiFePO4 | Li,Li | Li 對稱電池。結果表明該電解液在 LiFePO4 | Li電池中能夠穩定循環 300 圈( 1 C 倍率) 。與傳統的商用電解液相比,Urea / LiTFSI 電解液組裝的 Li | Li 對稱電池表現出更小的極化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