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三三有梗改版后的第7期,總第109期。
就像奧特曼身邊沒有了怪獸,廣播體操般的戰斗姿勢讓它宛如一個智障。把影視劇中炫酷的特效抽離,演員們估計都會覺得自己傻到不忍直視。
(圖/微博@每日微博搞笑精選)
特效這玩意兒可以說是影視藝術的一道劃時代之光,上帝說影視劇要加點自由與想象,于是就有了特效。
在電腦后期的處理下,人類可以穿越時空,抵達任意的真實或虛構的場景;也可以構造各路妖魔鬼怪,來一場人獸戀或人妖戰。
(雖然飛機和機場都是假的,只有那扇門是真的,但是空姐們還是美的。圖/B站@人頭馬JK)
與成片大相徑庭的片場成了演員們的演技檢驗場,除了想象力,笑點高已然成為了當代演員的必備素質。
畢竟我是很想跟他們聊聊,怎樣克服笑場、接受那個中二的自己。(當然,也就是想想而已)
(寡姐這入戲程度,就不需要問了。圖/Youtube@screen rant)
在綠幕前用想象力演戲,遇到什么搭檔都別笑
基本所有需要特效的片場都離不開樸實的綠幕,色譜夠寬的綠色讓前景演員與背景方便被分開:演員被保留,綠色背景則被更換成需要的背景。
(圖/Youtube@we love buzz)
于是,好萊塢的超級英雄們在綠幕環繞的片場拯救地球。爆炸、槍林彈雨這些渲染緊張氛圍的因素消失,演員們要靠自己的想象力來揣摩情緒、置身于宏大場景。
然而,如同女孩子們的美顏自拍一樣,最終效果有多華麗,拍攝現場可能就有多貧瘠。
(Youtube@fame focus)
(超人不僅不會飛,這撅起的小嘴角分明是為斗篷感到委屈啊。Youtube@screen rant)
想象力不夠、分分鐘出戲的(盲人)演員,大概會陷入“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干嘛”的迷思吧。
(圖/微博@橘子娛樂)
花絮中,超能力的生產過程則泄露了演員笑點高的重要性:那些傲嬌的“旋轉、跳躍、我閉著眼”,煞有介事的上天、入地、裝酷耍帥,通通引人破功。
(超(神經質)人 ?圖/微博@糗事大百科)
對于我這樣笑點低的駝來說,最大的笑場關卡大概在于——特么怎么面對著空氣或打扮得奇形怪狀的搭檔入戲啊。
比如說和空氣打架吧,我不僅需要時刻想象一個對象,記住它的屬性,目光兇狠、隨之流轉,拳頭還要砸得準,把把有力才行。
(這個群魔亂舞卻保持距離的功力我是服的。圖/微博@糗事大百科)
再比如說,看到這樣穿著浮夸、全身傳感器、捕捉著“非人類”神態的“野獸”大表哥,男同事們紛紛表示理解了艾瑪小姐姐的無法入戲,而女同事們則忙著花癡:“看著大表哥的臉,憋笑到內傷也值啊。”
(圖/微博@刷電影老太太)
(這個逼近后期效果的大肚高蹺裝也是可以的。圖/微博@全球時尚)
當然,盡管搭檔詭異,該有的豐富情緒也不能馬虎:憐愛、寵溺、撫慰......一個摸頭殺就能透露演技。
(圖/微博@全球時尚)
(圖/B站@人頭馬JK)
看看用生命演戲的前輩們,活在特效里的演員還是偷著笑吧
特效技術的發展擴展了影視劇的題材,提升了視覺效果,也加強了許多戲份的安全系數。畢竟以前需要驚險鏡頭的時候,敬業的演員們都是實打實的上啊,比如說利用借位的卓別林:
(微博@稗官野記)
與卓別林齊名的喜劇大師巴斯特·基頓,更是以“用生命演戲”而出名,創造了許多驚險的銀幕經典情節。
(圖/微博@走之井二)
再近一些,不用特效把那些刺激動作玩了個遍的成龍,也是不眨眼就能從高處躍下、飆車打斗的。
(據說這是要踩著空調主機一口氣跳十多層樓的一場戲。圖/電影《寶貝計劃》截圖)
現在就不說一個演員坐擁好幾個替身了,有一點危險的戲份基本都已經用上了綠幕摳像。
比如國內電視劇里需要邊聊天邊開車的鏡頭,這樣的技術應用是當下演員的幸運,不過我說這后期能走點心嗎。
(假到沒眼看,可以說是電視上的驚鴻一瞥了。圖/電視劇《放棄我抓緊我》截圖)
(國外網友惡搞《海邊的曼徹斯特》實景開車鏡頭 圖/ Youtube@funny or die)
非要用綠幕,國產劇們也請走點心好嗎
(面對草率登上眼鏡的綠幕,觀眾們當然不會原諒劇組了。圖/微博@靜靜醬醬靜靜醬)
就像前一陣被聲討的《孤芳不自賞》,在完全不需要使用摳像的正常拍攝中大量濫用,甚至帶出了“摳像演戲”的新詞,不免讓人懷疑演員的職業素養和劇組的誠意。
(突兀到辣眼的baby。圖/電視劇《孤芳不自賞》截圖)
更可怕的是,國產電視劇后期那股粗制濫造的風氣,還給觀眾帶來了嚴重的視覺污染。用“制作周期短”之類的理由來強行圓,那都是耍流氓。
(這是欠了后期工資吧? 圖/B站@ウル?フェネシス)
話說回來,雖然用特效安全性更高,時間、成本也更可控,但制作方或演員一味為了省時省錢省力而濫用特效,那還是說不過去的。
怎么講,在綠幕前自然地表演,這是演員的自我修養。至于特效,也總不該是畫蛇添足的東西吧??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搜索“網易王三三”或“wywss163”),回復“特效”,獲取更多不為人知的大片幕后照。
(圖/豆瓣《喜劇之王》劇照)
以上內容純屬胡謅,感謝你每天陪我一起幽默。網易新聞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張逸蘭_NX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