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離子液體”?
定義: 室溫范圍內,能以穩定液態形式存在的熔鹽,稱為“離子液體”。
離子液體,簡稱ILs(來自英文名Ionic Liquids縮寫),通俗理解,“離子液體”是一類“有機鹽”,由陰、陽離子構成,默認“陽離子”為有機體。起初,研究人員得到一類室溫下為液態(熔融態)的有機鹽,后來把這類鹽稱為“離子液體”,目前,尚沒有明確而有說服力的定義,我司綜合“離子液體”發展史、研究、會議和應用成果,定義:陽離子為有機結構的可熔融鹽,稱之為“離子液體”。基于此,“離子液體”應具如下特征:
陽離子為有機結構,陰離子任意,言外之意,陽離子為無機結構的,不屬于“離子液體”范疇
可熔融,有熔點,即有液程,言外之意,加熱到分解時還沒熔融的,不屬于“離子液體”范疇
可見,不是所有“離子液體”在常溫下是液體,也就是說,常溫下,離子液體不一定是液體。
注:默尼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綜合相關研究、會議和應用給予“離子液體”的定義,僅供參考
就“離子液體”,業內學者的一些定義如下:
室溫離子液體(RTILs -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室溫范圍或100℃以內可呈現為液態的熔融鹽
使用溫度下可呈現為液態的熔融鹽(張鎖江院士于2017年在“第四屆全國離子液體與綠色過程學術會議”上給出的定義)
一般而言,離子化合物熔融成液體需要很高的溫度才能克服離子鍵作用力,熔化為液體。例如NaCl的熔點為803℃,在高溫下才能成為液體。某些離子化合物的陰、陽離子體積差距很大,結構中某些取代基的不對稱性使離子不能規則地堆積,結構松散,陰陽離子間的作用力小,熔點低,在室溫下能以穩定液態形式存在,”離子液體“便由此而產生。
離子液體常用術語有:
離子液體 -Ionic Liquid - IL
室溫離子液體 -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 RTIL
熔鹽 - Melten Salt - MS
室溫熔鹽 - Romm Temperature Melten Salt - RTMS
環境溫度熔鹽 - Ambient Temperature Melten Salt - ATMS
環境溫度離子液體 - Ambient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 ATIL
功能離子液體 - Task Specific Ionic Liquid -TSIL
液態有機鹽 - Liquid Organic Salt - LOS
熔鹽 - Fused Salt - FS
新型溶劑 - Neoteric Solvent - NS
“離子液體”種類
離子液體一般按照陽離子分類,陽離子的正電荷位為N、P、S為主,主要分類:咪唑、吡咯烷、吡啶、嗎啉、 哌啶、季銨、季鏻、胍、...(結構如下圖所示),其中,咪唑類離子液體熔點普遍較低,可選取代基較多,絕大多數常溫下為液體,其他種類離子液體熔點則普遍較高,常溫下為液體的可選取代基較少,多為固體形式存在,原則上說,有正電荷載體的物質都有可能制備成離子液體。
陰離子一般不用來分類離子液體,常見的陰離子有:
鹵鹽:Cl-、Br-、I-、Br3-、...
堿鹽:OH-、CO32-、HCO3-...
含F:BF4-、PF6-、FSI-、TFSI-、SbF6-、TfS-、...
有O酸:Ac-、MS-...
氨基酸:Lac-、Cys-、Gly-、...
酯:SO-、SDd-、SHd-、PB2-、...
鹵化物:FeCl4-、AlCl4-、ZnCl2-、CuCl2-、...
等等,理論上,所有陰離子都可以用來構成離子液體。
“離子液體”可設計性
離子液體種類繁多,改變陰、陽離子的不同組合,或進行有機結構改造,可以設計合成出不同的離子液體。
“離子液體”親、疏水性
親水代表易溶于水,疏水代表不易溶于水。但在涂料或者塑料行業,親水表示水分子在基材上面容易鋪展開,疏水代表水分子在基材上面呈現團聚狀態,譬如荷葉效應。
離子液體親水性、疏水性,首先由陰離子決定,一般情況,陰離子對應的K鹽,不易溶于水,則其對應的離子液體多為疏水性,反之,則需要考量陽離子的作用,如果陽離子對應的Cl鹽、或Br鹽不易溶于水,則對應的離子液體大多也為疏水性。
“離子液體”穩定性
離子液體穩定性受陰、陽離子雙重作用,穩定性決定離子液體的適用溫度范圍,總結規律如下:
1) 堿性越強,離子液體穩定性越差
2) 陽離子穩定性:雜環<非雜環,長鏈<短鏈
3) 陰離子穩定性:可參考對應Na、K、銨鹽的穩定性